主标题: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2)

副标题: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答案

发布于:08-19 06:32:24 类别:政治 阅读:317

当前网址:https://www.hzqyd.com/bkzl/zhuanshengbenshiti/zz/2374.html?cs=103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历史观

  研究人与人类社会,首先遇到的就是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指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社会历史观所涉及的是社会历史领域具有根本意义的重大问题,如社会的本质与结构、历史的规律与动力、社会历史的主体与创造者、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与未来等等。

  社会历史观与哲学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历史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然而人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是许许多多的人结成为社会;人也不可能静止地存在,于是世世代代的人延续为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社会就是人在空间上的展开,所谓历史就是人在时间上的展开,所谓社会历史观就是作为主体的人以自身为客体而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总观点、总看法。

  哲学是世界观,它所面对的应该是整个世界,它所研究的应该是无论自然、社会、思维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并需要研究世界本质与规律的只能是人,人是世界上惟一的主体,物质世界及其本质与规律是因为有了人才成为客体的。因此在哲学研究的对象中理所当然地包括人类社会历史本身的本质与规律,社会历史观也理所当然地是哲学的必须的和主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作为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基本原则与立场上与其所从属的哲学世界观保持一致。然而哲学发展的历史上却并不总是这样。那些在世界观上坚持唯心主义的哲学,在社会历史观上当然还是坚持唯心主义;那些在世界观上,特别是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哲学,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也成了唯心主义。也就是说,直至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19世纪上半叶,人们仍然没有建立起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如果说在整个世界观领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两军对垒,在社会历史观领域却是唯心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主要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局限,以及社会历史本身的复杂性、特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立唯物的、辩证的世界观的同时,将唯物论与辩证法也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唯物史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成为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相统一的“一整块钢”。

  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并不是哲学独有的任务。社会历史问题也是社会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社会历史观与社会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区别而言,社会科学是以社会历史的具体领域、具体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而哲学的社会历史观则是以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就联系而言,一方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总是首先对社会历史各个领域与过程进行分门别类的具体研究,通过这种研究积累大量的材料,然后才能上升为社会历史观,所以,社会科学是社会历史观的基础,社会历史观是对社会科学的综合与概括,社会历史观离不开社会科学;另一方面,社会历史观一旦产生又能反过来影响社会科学的研究,给社会科学研究以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社会科学离不开社会历史观。总之,社会历史观与社会科学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割裂二者的联系或用一方否定、取代另一方都是错误的。例如,我国曾一度出现过的以历史唯物主义取代社会学,特别是理论社会学的错误,既伤害了社会学,也伤害了哲学。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面对的是社会历史问题。全部社会历史现象可以分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个方面,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活动和精神生活的总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根据在于:

  第一,它是一切社会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社会生活繁芜复杂,但概括起来无非社会物质现象和社会精神现象两大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就是对这两类现象的最高概括和抽象。因此,要建立哲学高度的社会历史观,就必须研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两大现象,并回答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社会历史观是整个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哲学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作为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自然地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属于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就属于唯心史观或历史唯心主义。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一切对立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第四,它规定着各门社会科学及现实生活中研究解释具体社会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观点。

  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及其根源

  (1)唯心史观及其根本缺陷

  唯心史观有两个根本缺陷。

  凡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就属于唯心史观或历史唯心主义。列宁指出:马克思以前,一切历史理论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做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至多是积累了零星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通俗地说就是:第一,唯心史观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思想动机之类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唯物史观并不否认思想动机的作用,但认为思想动机背后还有更深刻的根源,而且是物质根源。第二,唯心史观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唯物史观并不否认少数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但认为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人是广大人民群众。

  (2)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自从有哲学以来,在自然观上就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但在社会历史观上,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唯心史观的产生及其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独占统治地位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和认识论的根源。

  第一,社会根源。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起来以前,手工劳动的生产规模狭小,人们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封闭隔绝状态;交通和通讯的不发达,使得民族、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交往只能局限于很小的范围。社会的这种发展水平,一方面使得社会本身发展缓慢,内在的深层的东谣不能充分展开和暴露,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不到社会历史过程的共同性、重复性,从而无法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只能用想像的联系去取代社会历史本身的客观的联系。

  第二,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中,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直接同阶级利益有关。一方面,在阶级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夺了享受精神文化活动的权利,只能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不可能产生系统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历史观,更不可能产生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另一方面,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都是掌握着精神生活的特权,但只占人口极少数的剥削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要贬低广大物质财富创造者的作用而夸大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贬低劳动者创造的物质的力量而夸大统治者控制的精神的力量,不可能正确面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唯物史观。

  第三,认识论根源。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着重大的差别:自然规律是由自然界中各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形成的,一切历史事件和社会活动无不打上参与者,特别是少数发动者和带头人的意识的烙印。这一切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思想动机和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而不去探究这些“大人物”为什么会出现,他们的思想动机产生的物质根源是什么。因而不能揭示出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

  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1)唯物史观的创立

  在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但并非凭空创造,而是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来源和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思想理论来源。尽管唯物史观产生以前,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总体上受唯心史观的支配,但还是出现过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成为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大大深化。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就提出过“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第一次从经济上对社会人群进行了分析,法国历史学家基佐明确提出应该从社会本身去认识和理解社会西青政治制度,而不是以某一社会的西青政治制度来解释这个社会的特定状态。又如,关于阶级斗争及其对社会历史的推动作用,法国历史学家梯叶里把英国革命描写为资产阶级与贵族为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的一场斗争,法国历史学家米涅认为阶级斗争是法国历史西青政治事变的动力。再如,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激烈的批判,主张用新的更合理的社会取代这种制度,提出了一些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其中,圣西门提出“一切人都应当劳动”,傅立叶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欧文甚至亲身进行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实验。上述思想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唯物史观,但对唯物史观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对马克思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大启发意义,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之一。

  第二,社会历史条件。到19世纪中叶,欧洲的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社会关系与社会矛盾进一步展开,历史事件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逐渐显露了出来,人们审视社会历史的眼界大开。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西青政治力量已经登上西青政治舞台,其历史主体意识的觉醒,其在动摇旧制度斗争中所展示的强大力量,其对美好社会的强烈渴望,都呼唤着唯物史观的出现。

  这一切表明:唯物史观产生的条件已经成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即使不是马克思,也会有别的什么人把它创造出来。

  (2)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使唯物主义世界观第一次有了完备的形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将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并称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贡献。马克思以前的旧哲学,在社会历史观上,唯心主义固然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也是不彻底的。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不彻底性具体表现为,它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领域却陷入了唯心主义。所以恩格斯称之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不仅批判了唯心主义社会历史观的荒谬性,也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片面性和不完备性,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的统一。他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西青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对它的每一部分都可以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从而形成了具体的社会历史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西青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美学等等。这些具体的社会历史学科以往主要是在唯心史观的指导下建立的,因而总是从社会意识中寻找各种社会现象的根源,不仅不可能正确揭示社会历史某一领域的规律,它们自身因此也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唯物史观创立以后,人们才终于明白,社会历史现象的最终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运用这样一种方法指导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就不会把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根源仅仅归结为思想动机,而是要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就不会满足于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描述,而是要去揭示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内部联系,即揭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科学具有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的精确性而成为真正的科学。

二维码

添加微信,快速了解成人高考

声明: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514443065@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1、您目前的学历层次: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2、你接受的拿证时长:

1年以内越快越好

1年到2年

2年到3年

3年及以上

3、你为什么提升学历:

找工作

考公务员

办工作居住证

考证书评职称

4、您更偏向于哪种取证方式:

全程无忧

在家自学

学校听课

辅导教学

其他

*您的姓名:

*手机号码:

*报考城市:

相关文章

  •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6)"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6)

    「西青2025年成人考试专升本政治答案」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地球这个自然物质世界上,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

  •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5)"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5)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唯心主义关予物质的观点   唯心主义者从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根本观点出发,认为物质是意识或精神的产物,精神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基...

  •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4)"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4)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卷答案」哲学的主要派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第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科学标准,使我们能够科学地把握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哲学...

  •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3)"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3)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坚实的阶级基础,   有其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

  •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2)"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2)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选择题题目」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上说明什么是哲学。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世界...

  •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1)"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1)

    「西青2025年成人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亦称客观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人的主观思想之外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

  •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0)"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10)

    「西青函授专升本2025年政治真题」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人的认识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辩证运...

  •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9)"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9)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卷答案」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所谓经济是指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或适应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在这个意义上,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8)"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8)

    「西青2025年成人专升本政治试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1.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所谓经济是指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或适应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在这个意义上,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7)"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7)

    「西青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并对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与发展起着复杂的、深刻的作用,其中...

放松一下

60句霸气的古风签名句子,太燃了

1、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壮哉壮哉!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的万中万,方为雄中雄!

6、宁叫我负天下人人,勿叫天下人负我!

7、我以我血祭轩辕,敢叫日月换新天。

8、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

9、逆天,尚有例外。逆吾,绝无生机。

10、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吾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

11、天若赐我辉煌 我定比天张狂。

12、吾生平宏愿,凭手中之剑,拜尽天下,将剑之一道,证遍诸天万界,彼岸虚空!

13、一点寒光万丈芒,屠尽天下又何妨。深埋不改凌锐志,一聚风云便是皇!

14、魔前一叩三千年,回首凡尘不做仙!

15、帝路争,从不弱人,不和便是战,战到无人敢称尊,无人敢称王!

16、三千世界鸦杀尽,与君共寝到天明。

17、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18、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19、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20、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21、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22、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23、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24、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25、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26、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27、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28、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29、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30、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31、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32、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33、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34、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35、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3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3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38、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39、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40、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41、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42、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43、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44、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45、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46、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47、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48、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49、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50、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51、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52、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53、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54、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55、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56、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67、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58、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59、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60、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评论 (0)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点评

您还未登录,无法发表评论!